讀夜川霖《打生樁》——非關封建,實則人性,血腥版新海誠

IMG_20230625_230528.jpg

對民俗、恐怖異聞有涉略的朋友一定知道「打生樁」陋習,就算不是,也必在影視中見到此題材,如近年熱門電影《鈴芽之旅》中的要石大臣,化肉身為物,成為鎮守一方守護靈;《火影忍者》的人柱力又名祭品,以己身封印妖物,這些看似英雄,卻不能掩飾其犧牲本意。

與打生樁「作用」相同,日本「人柱」意即人身御供,為祝禱、消災、風水,在動工前將人插入海、土裡,不過在多數影視中多半被美化為自願犧牲,然而夜川霖《打生樁》較貼近現實,因為 #犧牲自我向來不是人性本質,犧牲他人才是,所以打生樁多半是偷拐搶騙來硬塞進土裡,這讓《打生樁》比起《鈴芽之旅》血腥味、暴力更為濃厚,好在又添了一點愛情輕小說元素,讓《打生樁》多了一點溫柔,姑且視之為驚悚版、#血腥版的新海誠 好了。

新海誠《鈴芽之旅》劇照。(圖/翻攝自推特–映画『すずめの戸締まり』公式)

不起眼、時常莫名起霧的海邊小鎮,某日發生一件駭人聽聞的命案,幼稚園的牆壁藏了一具幼童屍體,開始有人繪聲繪影傳出打生樁傳言,接之,男主的妹妹也莫名失蹤,所有的疑點指向元樁建設,為了尋找妹妹,男主深入險境、並逐步解開十二年前走失的記憶。

讀到這裡,你一定痛斥「打生樁」,視之為中國封建迷信惡俗,然而進一步思考,其實源自於「犧牲他人,成就多數」的人性。不只中國,放眼世界各地都充斥如此習俗,像古文明阿茲特克、馬雅人祭文化,連市容整齊的日本德島市,福島橋墩上現在還大剌剌嵌入六具棺材,據說是十七世紀橋常因洪水崩塌,為求造橋,主事者採用傳統人柱作法,推算時辰後強將行人埋入棺材(好衰,只是路過),結果橋果然不塌陷。

聽過打樁但你一定不知道「打生樁」

聽過打樁但你一定不知道「打生樁」

稱之為封建,難道近代就沒有嗎?台灣大湖公園的老公祠就是為感念埋入的老乞丐,2006年香港何文田水利工程整治時發掘出7具兒童骸骨,2017安徽四歲女童的屍體被發現埋在施工地段路基下,在在顯示人祭疑似尚存。

《打生樁》另一好看點是作者具文學底蘊,用字不流俗,但又善於通俗小說(無貶義)的劇情架構,讀來流暢富趣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