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疫情急轉直下後,便開啟禁足的日子,雖然我本就喜歡獨處,但負面新聞接踵而來,在家也漸增厭世感。網路成了與外界溝通的唯一窗口,食物化為心靈療癒的泉源,而比起精緻、複雜技法的美食,我更喜愛老派風味的中式點心,那是對舊日回憶致敬的一種方式。
你喜歡什麼點心?學弟說他喜歡地瓜球,他嚐得出阿嬤的愛心;朋友說紅豆餅,每次生病後母親會補償性買給他;當我說壽桃時旁人總會先愣住,因為壽桃不是路邊街坊常見的點心,但也因此被我視為難能可貴的美食之一。
在我未上國小,還住基隆時,是由奶奶和姑姑輪流照顧。姑姑家在基隆偏僻的社區,印象中只有兩間雜貨店,全部的小孩加一加十個指頭數不完,僧多粥少,記憶裡沒有零食的蹤跡。但我還記得某些時刻,也許是哪個長輩生日,哪個節慶祭祀,大人們掀開電鍋鍋蓋,氤氳的蒸氣是沸騰的期待,裏頭熱騰騰紅通通的壽桃和紅龜粿,包著甜滋滋的紅豆泥,一口口都是我童年的驚喜。
長大後偶爾嘴饞到師大買壽桃,但畢竟太大顆,吃完也覺太甜膩。前陣子新聞上見壽桃蛋糕,才知仍有店家仍致力老派中式甜點開發,從十二吋巨大的子母桃蛋糕,到小巧玲瓏的迷你桃、可愛造型包子皆有。
滿滿的包子光視覺就足以療癒心靈,若是家裡有小孩的朋友應該也會需要。
電鍋、微波爐加熱都可以,冷凍保存可長達半年。
我這麼懶,當然直接撒水進微波爐。胖胖圓滾滾的包子每一顆都好可愛,小豬、小雞造型包子約有我的拳頭大。
小豬包選用大甲芋泥做成的芋泥包,小雞包是台灣紅豆,眼睛和鼻子是紅麴和竹炭粉揉製而成,黃金龜是奶黃口味,而右後方像新生兒凸肚臍的是混和紅豆與桂圓的福圓圓包,迷你桃有紅豆、奶黃綠豆、芋頭芝麻和紅豆芝麻四種口味可選。
老派中式點心的魅力光從造型就感受得到,溫潤、古樸、憨厚、親人,可愛到讓人捨不得吃(但我還是一口氣吃了五顆)。
麵團採老麵製法,麵皮紮實富Q度與咬勁,彈性相當好。糖分也拿捏得剛好,不至於太甜。內餡飽滿,不論是綿密的紅豆,或濃郁滑順的芋頭都令人齒頰留香。